<progress id="v7hb9"><menuitem id="v7hb9"><b id="v7hb9"></b></menuitem></progress>

<progress id="v7hb9"></progress>

        <form id="v7hb9"><font id="v7hb9"></font></form>

        <progress id="v7hb9"></progress>

        <big id="v7hb9"><progress id="v7hb9"><cite id="v7hb9"></cite></progress></big>

              <address id="v7hb9"></address>

              数字报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打造特色全产业链 一根高良富笋的“产业经”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从山边野笋,变成农民致富笋,种植面积从上百亩扩种到上千亩,近五年来,更是搭着乡村振兴东风,乘着“互联网+”潮流,延长了产业链,实现年产值超4000万元,这是德庆高良富笋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蜕变,推动了上千农户发家致富。

              富笋丰收,种植户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用富笋做的美食。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逐渐形成全产业链

              从山边野笋,变成农民致富笋,种植面积从上百亩扩种到上千亩,近五年来,更是搭着乡村振兴东风,乘着“互联网+”潮流,延长了产业链,实现年产值超4000万元,这是德庆高良富笋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蜕变,推动了上千农户发家致富。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李均阳

              走访

              富笋市场供不应求

              阳春三月,万物萌动,正是富笋的上市时节。3月7日,记者走进盛产富笋的德庆县高良镇,农贸市场里富笋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饭店推出多种富笋美食,客流络绎不绝;富笋种植基地里,农户更是忙碌挖笋,抢先上市。

              “随着越来越多人喜爱吃富笋,其身价也越来越高。现在富笋批发价约9元/斤,相比往年同期3元/斤,价格已大大提高。”富笋种植大户何炳坚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过年时节,富笋少量上市,最贵卖到28元/斤。由于品质独特,清脆爽甜可生吃,深得消费者的喜欢。目前,市场仍供不应求。

              在采访过程中,何炳坚的电话、微信响个不停,均为老客户找他订货。他告诉记者,进入3月以来,每天富笋的出货量超1000斤,挖笋的速度已跟不上订货量。客户大多来自珠三角地区,还有部分发往新疆、黑龙江、北京、上海等地。

              发展

              电商冷库双管齐下

              据了解,富笋身价的递增,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在万物互联时代,勤劳务实的高良人敏锐嗅到商机,积极融“电”触“网”,政府积极打造富笋节,借助“互联网+”,将鲜为人知的富笋,逐渐变成远近闻名的美食,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

              种植大户郭二洪是“互联网+”先锋,每天不用跑市场,在家就有订单从网上“飞”来。他告诉记者,现在物流业发达,同城当天可达,省内珠三角地区次日可达,外省两三日可达,为富笋融入电商奠定基础。

              为推动富笋规模化、产业化,高良镇政府还积极推动田头冷库建设,建成10家田头冷库,以延长富笋保质期。记者见到,高良村建有一间大型冷库,以共享的方式供农户使用。即农户储存少量富笋可免费,种植大户储存则以收取电费形式,低价租用。

              “冷库的投入不仅方便富笋储藏、运输,延长保质期,还可调剂富笋的价格,利于行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何炳坚告诉记者,在富笋大量上市时节,有些农户为了尽快卖出富笋,会低价处理,形成不良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而冷库可以收储富余富笋,确保富笋价格的稳定,增加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趋势

              在乡村振兴大潮发展之下,近年来,德庆县高良镇依托富笋,逐渐形成了竹子加工、美食开发、农旅体验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进一步为富笋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何炳坚告诉记者,老竹子出笋量不高,且小,每年都要进行更替。以前换下来的竹子只能当作篱笆或支撑架。但自从高良镇有了加工厂后,农户收益提高了,富笋也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高良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高良镇有一家竹子加工厂,能消化农户每年更替的竹子,用于造纸。此外,该镇正筹划建设多一家竹子加工厂。

              为拓展富笋销路,该镇还开发了新的美食,除传统猪油网包富笋、清炒富笋、木薯粉酿富笋等传统做法,新增的冰镇刺身富笋也备受食客喜爱。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农户开始涉足乡村游、农家乐,邓绍泉便是率先发展农业体验的种植户之一。“为让更多市民认识富笋,品尝富笋,体验挖笋的乐趣,前几年我开始推出挖笋体验。每人收取28元,挖到的笋可全部带回家。”邓绍泉告诉记者,有趣的挖笋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体验,也有效带动了其增收。

              近年来,高良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投入资金和技术,加大对富笋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富笋列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项目,将富笋烹饪制作工艺列为“粤菜师傅”培训项目,建立“产地+饭店”订单农业销售模式,开发新的体验农业生态路径,一条富笋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ruiqihumu.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

              A片鲁鲁
              <progress id="v7hb9"><menuitem id="v7hb9"><b id="v7hb9"></b></menuitem></progress>

              <progress id="v7hb9"></progress>

                    <form id="v7hb9"><font id="v7hb9"></font></form>

                    <progress id="v7hb9"></progress>

                    <big id="v7hb9"><progress id="v7hb9"><cite id="v7hb9"></cite></progress></big>

                          <address id="v7hb9"></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