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图》(北宋)赵佶 绢本设色
舞蹈《瑞鹤归》。
肇庆星湖的丹顶鹤。
最近把肇庆推上热搜的国风舞蹈《瑞鹤归》与流传千年的祥瑞之作《瑞鹤图》有什么渊源?元宵奇妙夜,肇庆瑞鹤归,元宵和仙鹤又是怎样联结在一起的?宋人的风雅日常在肇庆留下怎样的文化积淀……一起从《瑞鹤归》展开一段对美的文化探寻。
“升龙之地,吉庆肇始”。众所周知,肇庆古称端州,是端王赵佶的封地。重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1118年12月5日)宋徽宗赵佶登基改端州为“肇庆府”,“肇庆”即为“开始吉祥喜庆”之意,自此“肇庆”之名一直沿用至今。鹤之祥瑞与肇庆这片吉庆之地,在宋徽宗的青睐之下,由此产生了化不开的情结,端州、宋徽宗、瑞鹤、元宵……《瑞鹤归》巧妙地用舞蹈艺术串联起有关肇庆和宋文化的历史记忆,展开一段充满祥瑞之气的历史人文之旅。
“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900多年前的正月十六,宋徽宗画下了传世名作《瑞鹤图》。故事发生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光彩争华的宣德门,在元宵佳节的盛大灯会上,宋徽宗登上宣德门城楼与民同乐,汴京宫城的端门上空突然飞来了一群仙鹤,在城楼上盘旋飞舞,争鸣和应,飞动如流,仪态万千。大家争相观望,纷纷赞叹这是“太平盛事,吉祥之兆!”宋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后将这一奇丽景观用半写生的方式绘于绢素之上,并用瘦金体书法记述了当时的创作情景并题诗。
仿佛仙境般奇妙的景象被记录在一幅画卷之中,这一幅集诗、文、书法、绘画于一体的作品,成为后世关于青空与白鹤最美的记忆,也是宋徽宗艺术才气的充分展现。画面中群鹤生动曼妙,祥云之上,姿态百变,无一相同。宋徽宗在画中画了二十只白鹤,在传统绘画讲究留白的背景下,画面密度之高让人惊讶,但仔细观察,几乎没有两只鹤的姿态是完全相同的,可以看出宋徽宗对这种“仙禽”的偏爱。更为精彩的是天空用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蓝天祥云,鹤舞于金色的殿顶,是徽宗对于天地人合一之解,蓝天之高远,仙鹤之高洁,又是代表长生不死的神禽,以此“祥云瑞鹤”来隐喻王朝的吉祥。
瑞鹤归,祥瑞到。跨越九百多个春秋,仙鹤再次于元宵佳节来仪,鹤作为祥瑞的具象,在舞蹈《瑞鹤归》中化为白鹤仙女的绝美舞姿,从山水美景到林中斜阳,从雨落溪谷、洞中诗壁,到亭台楼阁、拱桥石阶,直至岭南祠堂之万家灯火、元宵月圆、福满人间,《瑞鹤归》在展现肇庆人间仙境之美的同时,通过瑞鹤这一与肇庆紧密相连的文化符号和美学意象,追溯千百年来上元佳节之景和文化内涵,将鹤的高贵典雅与极具美感的古风舞蹈完美融合,从鹤的文化象征意义传递对和合、祈福、清雅、高洁的盛情礼赞。
在舞蹈节目中,演员们身着飘逸长裙如仙鹤翩翩起舞,穿梭于山色裹挟的七星岩里、水雾萦绕的鼎湖山间、鹤群栖息的丹顶鹤生态园中;在星湖的鹤岛上,水波光影,鹤立鹤飞,鹤鸣鹤舞,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拥有丹顶鹤野外繁育基地的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肇庆七星岩景区,是“中国最美的湿地公园”之一。除了丹顶鹤,在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仙女湖内,有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此栖息,这里也因此成为独具特色的“小鸟新天堂”。每天落日时分,数万只野生鹭鸟觅食归来,成群结队,蔚为壮观。
无论是宋徽宗在命名时对肇庆的期许和寄托的美好情愫,还是《瑞鹤归》里惊艳世人的山水奇景,以及现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节点城市之一,肇庆用绿意盎然、碧波荡漾的自然生态,和勇立潮头奋楫争先的奋斗精神,以新的方式在新时代继续演绎着属于肇庆自己的祥和之境。
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