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加緊施工 記者 李曉宇 攝
西江日報記者 李曉宇 吳映霖
機器轟鳴,人頭攢動,燈火通明。11月22日零點,在端州區睦崗街道方艙醫院的建設現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分工不同,目標一直,此刻依舊在加班加點忙碌著。
他們,就是方艙的建設者。
日行3萬步00后建設者滿是沖勁
曾佑政個子很高,走起路來也是大步流星。“這里是單床隔間”“這里是護士站”“這里之前設計的門,但實際施工受限改成了窗戶”……2001年生的曾佑政,今年7月畢業入職肇慶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此次項目現場協調的他,熟絡地帶領記者穿梭在方艙的各個區域,介紹著方艙醫院的施工現場。
剛工作便遇上方艙醫院建設的緊急項目,相比于擔心任務重、壓力大,作為項目團隊里的“00后”新生力量,即使是已在施工地待到凌晨,曾佑政看起來依舊有用不完的干勁兒。
他介紹,因為施工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所有同事一樣,項目的每個角落他每天都要跑數次。“我19號那天工作不到8小時,就已經走了37625步,大約26公里!”他笑著逃出手機向記者展示著運動記錄。
“年輕人就是干!”在曾佑政看來,他很樂意在此次建設方艙醫院中貢獻自己微薄力量。
從廣州方艙過來再為家鄉出力
晚上23點,稍得空閑的排管工老唐正和幾位工友坐在一旁管道上,邊喝著提神飲料,邊發呆休息,恢復體力。18日到方艙醫院參與建設以來,老唐已經熬了幾個通宵,“這兩天確實是很辛苦!”
老唐是肇慶人,與許多工友不同,他這是第二次參與方艙的建設了。14日還在廣州南沙方艙建設現場施工的老唐,因公司緊急任務,便被調回肇慶參與端州區方艙醫院的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我就是為家鄉出一份力啦!”說罷,老唐起身,與工友們又忙活了起來。
家庭工作雙兼顧:希望疫情盡快過去
在施工現場,項目設計部的給排水工程師楊滔剛接完一個電話溝通好設計方面工作,立馬又接到新的“問題”電話。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反正電話一天基本上沒停過!”
因方艙醫院設計需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方案,在現場了解問題、針對調整設計的工作十分忙碌。自17日他投入到方艙的建設工作中以來,凌晨一點回家已是常規,偶爾還會加班到凌晨三四點。即使項目周邊有為工作人員安排就近住宿,但不論多晚,他都會開車回家休息,因為家里面有他的牽掛——他的愛人和他即將出生的小寶寶。
楊滔愛人的預產期在下周,出于對愛人的關心和照顧,以及落實相關疫情防控措施,楊滔每天早上都會提早起床,先帶自己的愛人去做完核酸檢測,然后才能放心趕去方艙醫院的建設現場。他既期待著下個周新生命的誕生,同時也為肇慶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努力,“大家都希望能夠把方艙建設好,希望疫情能夠盡快過去!”楊滔說道。
建設現場的新肇慶人:為國家做事
“現在太需要運材料了,有時候就是要一直叉,也數不清有多少趟。”方艙建設現場的叉車司機羅源輝說道。
廣西人羅源輝2018年來到肇慶工作,算是“新肇慶人”,他介紹,來到方艙醫院項目之前很少上晚班。自19日來到方艙醫院建設項目后,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是從晚上8點至早上8點。一般早上施工材料到貨比較多,有時他的工作還會因此延長1個多小時。
羅源輝坦言,在肇慶工作這4年多,方艙醫院建設是他參與過的最緊急的項目,而能夠參與到方艙建設中去,羅源輝也覺得很光榮,“能參與這次的方艙建設感覺很好,畢竟是為我們的國家做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